我的求学经历 (一) 看到一位博友写他当年考大学的故事,把我沉睡多年的求学经历的记忆给勾起来了,一片片,一段段,一幕幕,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干脆写下来,留给自己看,将来退休了要写回忆录就省事了,呵呵。今发到博上,也让有类似经历的朋友共鸣一回。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我,农村的苦没少吃。尽管在家里排行老小,且是个男孩子,拿老婆说我的话——是在溺爱中长大的。跳出农门是当时我们那一代农家子弟最大的梦想,而实现这一梦想在当时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高考。那个时候,刚刚
恢复高考才几年,真是幸运啊,再晚几年,门的没有,连高中都没的读。高中是两年制,第一年在邻村的一所高中读。说是高中就五个教学班,有两排平房做教室,没有食堂。学生都是走读,早晨在家吃过饭,带上午饭,叫上同学一起步行5里路(只有极个别的同学有自行车)到学校。午饭由学生轮流在学校提供的大锅上把自带的饭热一下。老师有个小灶,不向学生供饭的。喝水就是热饭时锅里的水——又称溜锅水。现在的研究发现,这样的水中
亚硝酸盐含量特别高,对人有害那。可那个时候条件艰苦,也不懂这些,只好喝这样的水了,去晚了这样的热水也会没的,只剩喝生水的份了。生活很艰苦,还好有学可上,我的姐姐按说比我天资聪明,可没有机会读高中,初中毕业就在
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了。所以于我来说,学习自然要努力的。因为当时已经恢复高考了,老师也一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跳出农门。我的身体属于比较单薄的那种,除体育不好,文化课却是名列前茅。我们班语文老师做班主任,我的语文在班里一直是数一数二的,作文经常当范文来读(现在看当时的作文要求标准实在是低,水平就是差,我有一次看女儿在初中时的作文,都比我当时的强啊,那真是两个档次啊,那止两个档次那),有一次老师把县里老师培训会考的题拿给我们做,我居然蒙了80多分,比很多老师的都高(老师表扬我时说的,不知道真假,很受听滴哈,反过来也说明当时的师资水平之差了),所以对我照顾有加。记得我的字还算是班里写的比较好的,遇到学校组织劳动(因为我们是新建的学校,就经常组织学生劳动—垫校园和操场),老师就安排我抄写黑板报—好轻松的活哈,我们班教室面对公路那个屋山搞了个大黑板,由于学校没围墙,其实成了学校对外的宣传栏了。我们是高一,另一排房子黑板报由高二的学生抄写。黑板报成了当时两个级部对外宣传的一道风景线,下课后的学生和南来的北往的歇脚人都围着看那。高二还没开始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考试,选拔读县里重点班的学生,结果和我一起成绩比较好的20个学生就离开了这所高中了。先是集中到公社驻地的那所高中复习20天,然后再考,考不上就留在这所学校读书。当时有点飘飘然,到了个新环境没安下心来,20天后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本村一同去考的那位同学如愿去县一中读书了,我那个时候真的很沮丧。不过公社驻地的这所高中是座历史比较久的高中,各方面条件要比原来的那所好多了,有食堂,女生住学校宿舍,男生宿舍不够就睡邻村的农户家。我就和一位邻村的同学先是借住在一个农户家里,后搬到他姐家(离学校稍远点),整整一年啊。一日三餐在学校吃,吃过晚餐后就自己看书写作业,然后回到借宿的地方睡觉。记得当时没人管,学校不组织上
晚自习,又没什么娱乐活动,我就窝在教室里学习,和我一起从原学校转过来的男同学都没我用功。这样读了半年多又分班,选拔两个重点班,做两手准备。一个学高中课程,按高中毕业,准备考大学;一个复习初中课程,按初中毕业准备考中专。选拔是按成绩录取的,我被录取进了一班即准备考大学的班。可我想考中专啊,当时自认为中专好考,可以顺利地实现跳出农门的愿望,所以找老师求情,找父亲的好朋友(在教育系统工作,以后成为我的老泰山)帮忙说情,总算去了二班。二班的学习氛围远不及一班,结果到了快高考时又说允许高中毕业考中专,初中和高中内容都考,所以一班多数学生报考了中专,我真是那个冤啊。考完后回家等成绩,这个期间我走亲戚去了,结果突然来通知要我去体检,说是初选上了,比录取分高2、5分,害的我冒着大雨坐了3个小时的汽车赶回家,第二天一路泥泞的去学校集合,然后到县城里去体检。这时候才知道我们二班除我一个被初选
上外,全军覆没,其他初选上的都是一班的同学。体检完了就
报志愿,因为分太低,我选了本县的师范,感觉师范录取分数会低。结果不幸的是还是没被录取,说是比师范录取分差2分,落榜。同村的那位同学,比我高了60分,去了当时最好的轻工学校。我当时情绪低落到极点,打击太大了,闭门反思,唉,都是我自找的,怨谁?还得继续追求那个梦啊。复习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