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事作文

类似童年趣事,400字左右

不知从何时起,心里便有了心事,薄薄的记事本多了一把小小的锁,说话做事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一份往日的天真与冲动,与人相处学会了怎样小心防备。
不知道是不是人越长越大,其所要承受的压力便越来越多,做事就不可以像幼时那般简单过于顺利。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不再沉迷于往日的游戏。小时侯的过家家早已为我们为我们所陌生。小时侯的勾勾手,一百年不会变,对我们来说也早已成为一场笑话,现在的我们从不敢随便给人有任何的承诺,而过去一切的一切都早已成为历史。在蓦然回首中才发现这一切早已离你远走。
昨天与悦因一件小事闹别扭了,今天与悦相遇仍然保持着“距离”,我知道和悦闹翻了,就不可能像小时侯一样,今天上午闹翻,下午仍然可以手牵手一起去玩。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不再幼稚与天真,而是逐渐成熟长大。自尊心也日益俱增。有时候做错了,不管是谁的错,都不会轻易地向谁道歉。闹翻了,就很难像以前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而是彼此之间就会多了一份尴尬,日子久了之后,就会多了一层隔膜。“时间可以冲淡一切?”但可以冲淡我和悦之间有过的矛盾吗?
今天与铭挥泪告别之后,铭便踏上北下的列车,从此便天隔一方,那句所谓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在这场告别只之际体现的淋漓尽致,正是因为有了离别的痛,才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相聚。
渐渐长大的我们,有了各自的理想与追求,谁都不会为了某一个不必要的驿站而停留的太久,正是因为有了追求,我们往日再好的朋友如今都要分开,好的可能以后会更好,不好的可能以后见了都会形如陌路。
上次月考,军取得了级里第一名的头衔,虚荣心得到了极度膨胀,知名度竟然“一炮打响”,而城却“勇夺”了班里倒数第一名的“冠军宝座”,考出了这样的成绩,城没有流泪,因为懂得了男儿有泪不轻弹,要流也只能往心里流。因此,城在班里痴呆了几天。
``````
成长便是这样,有欢笑亦有哭泣,有悲欢亦有离聚。在匆匆而逝的岁月里,我们得到失去的都太多了,每一次胜利的微笑,每一次委屈的哭泣,都使我们懂得了好多好多。在与朋友相聚的日子里,我们学会了忍让,伤心流泪时,我们学会了爬起,取得成绩后,我们学会了谦虚。`````
每个人成长的背后,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那是一段以微笑,泪水,成功,失败为乐谱所写的故事。

2 小时侯的我,天真无邪。也闹出不少笑话,现在想起来,还是记忆忧新。

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我两岁半就上了幼儿园小班。那时侯老师上课,我还不会听讲。有一天,小朋友们都在画画,我在下面摇晃椅子玩。摇着摇着椅子倒了,我磕在桌子角上,牙齿把舌头扼了一个洞,嘴唇上的皮也擦破了,流出了鲜红的血。没法敷药没法包扎,我只好忍着。我没有掉一滴眼泪。第二天,我的嘴肿得像猪嘴似的,照样去幼儿园上学。

我刚学会说话,妈妈就告诉我见到熟人要说话。跟妈妈岁数差不多的女人叫“阿姨”,跟奶奶岁数差不多的称“奶奶”……又一天,幼儿园放学了,我到奶奶工作的学校那边去了。老师们围了过来,都问我称呼他们什么。我睁大了眼睛看,有的叫“阿姨”,有的叫“奶奶”。任老师走过来问我管她叫什么,我端详了半天,她比妈妈岁数大,比奶奶年轻,我临时发明了一种称呼“阿奶”。我一叫“阿奶”,在场的人哈哈大笑。直到现在我还叫她“阿奶”。

上了一年级我开始跟奶奶学电脑。我学会了输入汉字、用word编排页面、用excel编辑各种表格,我还会用word作简单的电子小报呢!我最大的乐趣是浏览因特网。我申请了网上免费电子邮箱,申请了“小学生网上作文本”,作文本里已经有几十篇我的“大作”。最近我写的“变迁”已经在“小学生网上作文”网站发表了。

今年暑假前有一天放学后,我正在学校微机室上网查找资料。英语老师(我的师爷,他教过爸爸,我才这样称呼)让我给他找找中年级的英语练习题。我用“百度”很快就搜出来了。打开一看是压缩文件。先把它下载到E盘,下载完成后,找到它,解压。师爷看了看题目,说:“琳琳,就是它了。排排页面,用打印机打出来。”我按师爷说的做了。旁边围观的老师们看了说:“这小东西,比咱们都强!”我听到老师们的赞许, 很得意。但是我决不骄傲,要继续努力。

童年是美好的,是灿烂的,是五颜六色的。这些事对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8
我的童年非常快乐,那时发生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其中有一件事我一想起来心里总特别高兴。因为它给我带来了无限乐趣。

有一天,放学的时候,我看到前面有很多学生围在那里,我很好奇的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盒儿可爱的小鸭子,我一问,一块五一只,我只用了一块四买下了它。我把它拿了起来,双手捧着它,它那小眼睛就像两颗黑色的豆子一样看着我,还不时的冲我叫。而且它那摇摇摆摆的样子可爱极了。当我蹲下身子拿塑料袋时,它却从我的手里一摇一摆的跑了出去。我把它捉了回来,嘴里还念叨着:“这小东西真淘气。”接着,我把它放在塑料袋里,便给它起了个名字——“小淘气”。

回到家,我把它放到鞋盒里,还把盒放在桌子上,生怕它跑出来,可是,它偏偏不听话,它先用翅膀扒住盒子,然后一用力,便跳出了盒子,接着,它不顾一切的向前跑,结果掉在椅子上面。它又从椅子上面跳了下来。摇摇摆摆的跑了过来,冲我叽叽叫。我想它是饿了,我从冰箱里拿出几根青菜,认真地把青菜切得细细的,然后放入一个小盘子里,我刚端起盘子,小鸭子就一摇一摆的走到我跟前,只见它迫不及待的拍打着翅膀,伸长脖子,这时我还没有把盘子放稳,它就用它那又黄又扁的嘴贪婪地吃了起来,它那黄色的嘴就像小夹子一样。不一会儿,它那像小夹子的嘴把盘子里的菜吃得一干二净。它吃菜时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看它吃得这么香,我更喜欢了。

晚上,爸爸回来了,给“小淘气”用纸盒做了一个窗。妈妈给它做食儿,我给它倒水。它就像我家的小客人一样。一次,我用手指夹它那扁的嘴,然后提了起来。它那小爪子立刻像骑自行车那样,蹬来蹬去。这时,爸爸看见了,便着急的说:“快把它放下来。”我奇怪的问:“为什么?”“你拽着它的嘴,它会痛的。”我立刻把它放了下来。我又问:“它为什么会痛呢?”爸爸说:“小鸭子的嘴虽然是硬的,但它的嘴也是和肉连在一起的,所以你拽它的嘴它当然会痛了。”我惭愧的对小鸭子说:“真是对不起。”这时“小淘气”对我叫了两声。它好像是原谅我了。

自从这只小鸭子来到我家后,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至今想起来,对那只小鸭子还很留恋。
第2个回答  2010-06-06
我家住在胡同的东口,上的学校就在胡同西口。每早上学去,挨着门儿地吆喝同学的名字,一路喊将过去,到校门口时就能喊出半个班的同学来。

每回到学校门口,大家都会停止住推搡嬉闹,把没吃完的半块棒子面饼塞进书包,抹一把嘴,恭敬地向门房大爷问声好,然后鱼贯而入。

放学后,大家排成路队,男孩儿抡着书包嘻嘻哈哈笑着,女孩儿踢着石子叽叽喳喳吵着,雀跃着在胡同洒下一路欢笑。起风时我们随风旋转跳舞,落雪时我们边滑雪边打雪仗。树叶和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我们不间断地往复穿梭。不觉中,竟把胡同里的青砖灰瓦、草木枯荣、人情冷暖等等小事,尽收眼底。

胡同里每个四合院都有大门。厚实的两扇对开木门,门上刷着黑的或绛红色的门漆,若是大红或朱红色的,单凭其色就可以断定主人身份的显赫。门边两尊半卧半立的石头狮子,镇守着宅子里的风水。门上用金粉烫出字迹凹凸的门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守身如执玉,积德胜遗金”,都是最常见不过的。

四合院分前、中、后院。一进门迎面是一扇白底影壁,松鹤花鸟跃然壁上。院里的房屋四壁合围,有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中间是院子。屋门居中,两边是墙围。墙围上砌着厚木板的窗台和窗框,大块玻璃镶在框里,再往上才是可以打开的窗户,一直顶到屋檐下,任阳光尽情地流泻进去。房后窗却很高很小,如同要把阳光锁住。

前院通常有一架葡萄,宛如一座绿色凉棚,青翠欲滴中罩着涌向中院的月亮门。中院的四角种着遮阴的花木,微风轻拂,婆娑摇曳,常招得雀儿驻足。

后院最清净,只有几株果树和简单的储藏室,这是盖房时的格局。但世事轮转,几代人传下来,大多磨损光了当初的考究,变成了大杂院。大杂院没有统一规划,你家盖个屋,我家垒个鸡窝,他家搭个厨房,每家都在步步为营,直到四合院沦为盘陀村。

我当时上学的同桌,是个叫小冉的女孩儿。就住在这样一个大杂院里。一次去她家玩,正赶上她爸妈站在床上打架。窘迫中,小冉一脸憨笑着对我说:“地上打架打不开,每次都上床打”。怔了怔神儿后,小冉扭身扯开嗓门大叫起来:“大妈、大爷,我爸我妈又打架了”。邻居大妈和大爷闻声赶来拉架。事后,小冉告诉我:“我爸妈老打架,每次我都叫东屋大妈管他们。

记得小冉还说过,每年槐树开花的时候,她妈总把槐花沾上面粉蒸熟,捣点儿蒜泥浇上给邻居大妈送去。邻居大妈家有一架轧饸饹的床子,年年也给我们送饸饹,那味儿呀,筋道滑溜,全院人都说好。还有,北屋的大爷有年冬天,半夜蹬着三轮送肚子疼的小冉爸爸去医院,回来一直咳嗽了俩月。这大爷的为人小冉爸爸特服。其实,她不说我也知道,几辈子都是邻居,擦肩叠背地住着,喜怒哀乐早已融在一处,亲过一家人。

班有个男生叫小乔,长得又矮又瘦。住在胡同的东口临街拐角处。他家住的位置离学校远,老师就让他当路队长。有一回路队迎面遇到掏粪工人,背着高高的圆木桶,木桶盖上有个半圆的槽口,一根长粪勺插在里面。女孩儿们一见不禁捂住鼻子跑开躲闪,路队也散了。小乔恼怒地喊:“娇气包,娇气包,时传祥也掏粪!”女孩儿们不屑听。没想到后来小乔向老师告了状。老师说:”毛主席和时传祥还握过手,你们干吗瞧不起人?“大家听后向小乔认了错。后来满胡同的街坊邻居都知道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大名了,于是无论哪个掏粪工走进院子干活,都用糖水招待。小乔为这事一直挺得意的。

小乔没有爸,妈妈是个驼背。乔妈妈夏天卖冰棍,平日靠绣花和糊火柴盒维持生计。我们胡同的孩子只买她的冰棍儿,一方面敬重乔妈妈为人好,另一方面还为帮帮小乔家。乔妈妈临街住着,每每先知道粮店卖红薯、布店里卖布头、菜店里有论堆处理的菜,总是立即回来告诉邻居。街坊邻居们相互转告着消息,像是有一股由关爱和牵挂融成的暖流,涓涓不断地在胡同中涌动。老人和孩子们兴奋地提起篮子跑到街上,在商店门口,排起长龙般的队。在物质匮乏,吃、穿、用的钱都要分分计较时,你说,这信息有多珍贵多重要呀!

平静的日子一天天滑了过去,躁动的日子一天天也滑了过去……

清晨,还是吱吱扭扭的门声撞破了夜的寂静,袅袅炊烟引来锅碗瓢盆的奏鸣。上班的人依旧行色匆匆,上学的孩子依旧蹦跳喧闹。路,还是那条路。房,还是那些房。只是,我已经跨过了童年和少年的时光。李蕴思

童年和少年都是在胡同中度过的。那铺着小石子的柏油路,路两边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的青灰色房院,那从院里探出宽大臂膀、掩映生姿的老槐树和老榆树,那书声琅琅的小学校,那匆匆上班的男人、简朴持家的女人、慈祥温和的老人和顽皮嬉闹的孩子,那情、那景,犹如一幅经年历久的水墨画卷,深深地镌刻在记忆中。

[1] [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