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三、地理环境
雨中的南锣鼓巷:胡同中的咖啡馆北京中心位于北纬39度54分,东经116度23分。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北京与天津相邻,并与天津一起被河北省环绕。北京的西、北和东北,群山环绕,东南是缓缓向渤海倾斜的北京平原。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9米,为北京市最高峰。境内贯穿五大河,主要是东部的潮白河、北运河,西部的永定河和拒马河。北京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部是太行山山脉余脉的西山,北部是燕山山脉的军都山,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城市面积
北京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1,254.2平方公里(中国城市第1名)。其中,山地面积10,418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62%;平原面积6,39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8%。
气候环境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寒冷干燥,春、秋短促。2007年全年平均气温14.0摄氏度(北京市气象局)。1月-7至-4摄氏度,7月25至26摄氏度。极端最低-27.4摄氏度,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全年无霜期180至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常有暴雨。曾经北京及华北春季多发沙尘暴,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46天(2007年),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7.4%。
北京气候平均数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8]: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全年
平均最高气温 °C 1.8 5.0 11.6 20.3 26.0 30.2 30.9 29.7 25.8 19.1 10.1 3.7 17.9
平均最低气温 °C -8.4 -5.6 0.4 7.9 13.6 18.8 22.0 20.8 14.8 7.9 0.0 -5.8 7.2
降水量 毫米 2.7 4.9 8.3 21.2 34.2 78.1 185.2 159.7 45.5 21.8 7.4 2.8 571.9
太阳辐射
北京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 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大部分地区在2600小时左右。年日照分布与太阳辐射的分布相一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全年日照时数以春季最多,月日照在230-290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当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编辑本段]四、行政区划
北京的天际线:从西长安街俯瞰京城解放后北京的行政区划范围经过五次调整,直到1961年形成了今天16区、2县的格局。截至2007年,北京共有134个街道办事处、142个建制镇、41个建制乡、2554个社区居委会和3955个村民委员会。其中地处北京二环路以内的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和宣武区四个区是传统上的内城区,而随着城市的扩张,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也被认为是城内地区,形成了“城八区”的概念。规划中北京市城区的范围是北京五环路以内。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先后有数个近郊县改为区。由于北京市政治、文化中心的定位,工业重心正在逐渐外移。以下为北京市各地区人口面积等情况(2007年,北京市国土资源局):
区名 人口(万)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面积(平方公里) 驻地
东城区 55.2 21,783.7 25.34 钱粮胡同3号
西城区 66.5 21,031.0 31.62 二龙路27号
崇文区 29.9 18,099.3 16.52 幸福大街32号
宣武区 55.3 29,243.8 18.91 广安门南街68号
朝阳区 300.1 6,594.4 455.08 日坛北街33号
海淀区 281.4 6,533.1 430.73 长春桥路17号
丰台区 169.3 5,536.3 305.80 丰台街道文体路2号
石景山区 54.6 6,475.3 84.32 石景山路18号
房山区 88.7 445.8 1989.54 良乡镇政通路1号
通州区 96.5 1,064.8 906.28 新华大街
顺义区 73.6 721.6 1019.89 府前中街5号
大兴区 97.8 943.7 1036.32 黄村镇兴政街
昌平区 89.6 666.9 1343.54 城北街道
平谷区 42.4 446.3 950.13 平谷镇府前大街
怀柔区 31.6 148.9 2122.62 怀柔镇府前街15号
门头沟区 27.0 186.1 1450.70 大峪街道
密云县 44.9 201.4 2229.45 鼓楼街道
延庆县 28.6 143.4 1993.75 延庆镇
区名
首都功能核心区
东城区:位于明清时北京内城的东半部,大部分地区在东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东城区”;
西城区:位于内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区在西直门以内,1958年设区时得名“西城区”;
崇文区:位于外城的东半部,在崇文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崇文区”;
宣武区:位于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门之外,1952年设区时得名“宣武区”。
城市功能拓展区
海淀区: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泽之地,并有人定居,被称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积之处。以后这一带逐渐形成集镇,故名“海淀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而得名。
朝阳区:解放初期叫东郊区,1958年改名为朝阳区,其得名源于地处朝阳门外之东。
丰台区:在金朝时就出现别墅群,名曰“远风台”。明朝时此处已出现村落,名曰“风台村”。另说金代都城有丰宜门,门外设拜郊台,丰台之名即取自丰宜门之“丰”,拜郊台之“台”,清朝称“丰台镇”,1952年设区时因镇名而得。
石景山区:因境内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设区时因山而得名。
城市发展新区
通州区:在金朝时设州,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终点,取“运河漕运通畅周济”之意,漕运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顺义区:因隋文帝开皇年间突厥率领八部归附,朝廷将其安置之地命名为“顺州”。另有一说是顺义的“顺”是根据地理形势而得名的,顺义县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盘,四周为平坦的田地,磨盘之上亦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顺以此得名”。
房山区:在金定都后,于大房(防)山建陵寝,后置“万宁县”,再后以奉祀先陵,改“奉先县”。元世祖年间以境内的大房山(也称房山)改奉先县为房山县。
大兴区:在金朝设大兴府,意为宏大而兴盛。元忽必烈把大兴府的治所迁到今天的东城区大兴胡同。清时北京城以中轴线为界,东城及东郊属大兴县。
昌平区:于西汉时在此设昌平县,名称来自汉代的昌平侯,为昌盛平安之意。据《昌平山水记》所记:“汉齐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为胶西王,县名始见于此。”说明昌平的地名来自汉代贵族的封爵。
生态涵养发展区
平谷区:因其地形三面环山,中间是平原而得名。自汉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县,是北京区县中最古老的名称之一。
怀柔区:出自《诗经·周颂·时迈》中的“怀柔百神”,意思是招来安抚。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设立怀柔县。
门头沟区:原名京西矿区,1958年设区时,因圈门至风口鞍这条沟叫门头沟,故因沟得名。
延庆县: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了县,名“居庸”。元仁宗年间更名为龙庆州,明永乐年间设隆庆州,明穆宗朱载垕登基后改年号隆庆,由于避讳而改名为延庆州,民国年间改为延庆县。
密云县:于春秋时在此建渔阳郡,东魏时因临近密云山(今河北省丰宁县境内的云雾山),得名“密云郡”,以后曾被称为檀州、密云县等。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