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制度有哪些基本类型 各有何特点 z

如题所述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18679/answer/196855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央银行相关概念:

准中央银行: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来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H也称为强力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即H=R十C。

超额准备率:指单位活期存款中,超额准备金漏出的比例。

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需要补充资金时,可将其持有的票据向中央银行请求再贴现,或以有价证券抵押申请贷款。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库存款和商业银行交存的准备金,如果中央银行资金不足,则可发行货币。中央银行成为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者”,这是中央银行极为重要的职能。通过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中央银行加强了对它们的监督和管理。

货币供应量层次:货币供应量包括多重层次,按口径依次加大为M1, M2, M3, M1包括活期存款和流通中的通货,M2为M1加上准货币,包括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等。各国的口径划分并不一致。

货币发行的外汇准备制度:对不可兑换的信用货币的发行有一定的限制,某些国家规定发行货币必须有一定价值比例的外汇作为准备,充当发行准备金。

联邦基金利率:是美国联邦基金市场上日拆贷款的利率,它是一种十分敏感的指标,表示银行之间借用资金的成本,也指示货币政策的态势。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718679/answer/1968555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公开市场业务的防御性操作: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主动性的,一类是防御性的,后者旨在抵消影响货币基础的其他因素的变动(如财政部在央行的存款和在途资金的变动)。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在途资金:央行的支票清算过程是某家银行把它收到的支票存人其在央行账户的过程;其准备金账户贷记支票金额,支票签发银行的准备金账户则借记同样金额。事实上,这些交易并非一定同时发生;央行经常在借记支票签发银行账户之前,就已经贷记存人该支票的银行账户。.由此产生的银行体系准备金总量的净增长称为在途资金,它等于央行资产负债表资产方的待收现金项目和负债方的待付现金项目的差额。

操作目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为中央银行提供直接的和连续的反馈信息,借以衡量货币政策的初步影响,也称近期目标。

中间目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某一金融变量同时具备上述条件是很困难的。因此,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往往不止一个,而是由几个金融变量组成的中间目标体系。

行动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最终目标的实现,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称为货币政策的时滞。决策时滞指的是从中央银行认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所需的时间,也称为行动时滞。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2-14
  根据中央银行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的不同,可以将中央银行制度分成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最主要、最典型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它是指国家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与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相分离,而纯粹地行使各项中央银行职能。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类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如英国、日本、法国的中央银行都采取一元式。中国自1984年之后也实行这种 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等国家采取二元式。
第二种类型,复合中央银行制,是指在一国之内,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扮演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两种角色,也就是所谓的“一身二任”。复合中央银行制主要存在于前苏联、东欧等国家。我国在1984年以前也实行这种中央银行制度。
第三种类型,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设立共同的中央银行,它一般是与一定的货币联盟联系在一起的。例如西非的贝宁、科特迪瓦、尼日尔、塞内加尔、多哥和几内亚比绍等六个国家组成了西非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设立了共同的中央银行-西非国家中央银行。类似的跨国中央银行还有中非货币联盟设立的中非中央银行以及东加勒比海货币管理局等。此外,欧洲联盟也已实行货币同盟,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银行。
第四种类型,准中央银行制,是指某些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而只设有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某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形式。例如在新加坡有两个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即金融管理局与货币发行局,由它们配合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中国香港、马尔代夫、利比里亚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也是准中央银行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