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08年秋《货币银行学》作业4 多选题

一、多选题(共 11 道试题,共 55 分。)
1. 选择证券偿还期的方法有:
A. 间距或错开偿还期
B. 按收益率曲线确定偿还期
C. 杠铃期限结构
D. 等期限偿还
满分:5 分
2.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有:
A. 经常项目
B. 资本项目
C. 平衡项目
D. 政府项目
满分:5 分
3. 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有:
A. 贸易外汇管制
B. 资本输出入管制
C. 汇率管制
D. 非贸易外汇管制
满分:5 分
4. 国际银行信贷借款人的费用有:
A. 管理费
B. 代理费
C. 杂费
D. 承担费
满分:5 分
5. 银行经营和组织存款必须贯彻的原则是:
A. 按时清偿存款
B. 存款合理竞争
C. 存贷款挂钩
D. 多多益善
满分:5 分
6. 客户提供的贷款保证形式有:
A. 抵押
B. 担保
C. 保证金
D. 信用证
满分:5 分
7. 定期贷款的保护性条款有:
A. 确定性保护条款
B. 消极性保护条款
C. 限制性保护条款
D. 全面性保护条款
满分:5 分
8. 离岸金融市场的类型有:
A. 纽约类型
B. 伦敦类型
C. 税收天堂类型
D. 东京类型
满分:5 分
9. 比较重要的贷款条件有:
A. 贷款利率
B. 补偿性余额
C. 偿还计划
D. 防止违约的条款
满分:5 分
10. 中长期国际信贷的类型有:
A. 国际银行信贷
B. 出口信贷
C. 国际债券
D. 政府贷款
满分:5 分
11. 国家干预外汇汇率的政策有:
A. 贴现政策
B. 汇兑政策
C. 外汇管制
D. 增减黄金储备
满分:5 分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B 4.B 5.A
6.B 7.A 8.B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 3.BCD 4.AB 5.ABC
6.ABC 7.ABC 8.ACD 9.ABC 10.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⑴如何认识货币的本质?
⑵简述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答:货币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首先是商品,它与其他商品一样,足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同时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特殊商品。货币与其他商品的区别是:(1)货币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能力,成为一般的交换手段;(2)货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和一般的使用价值,即货币的使用价值二重化了。
2. 答: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1)确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6)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规定。
五、论述题
试论货币流通的决定因素。
货币流通的决定因素有:
(1)商品流通、,在经济活动中之所以会形成货币流通,首先是因为商品流通所致。商品流通简单说来就是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的互换,若用W代表商晶,即为W—W。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所起的作用,是把这个过程分解为买和卖两个阶段,若用G代表货币,那么商品交换就由W—W变为先W—G(卖),再G一W(买)。这种分解解决了不同使用价值之间交换的困难,使商品流通得以顺利实现。但是,货币介入交换过程并没有改变商品流通的实质,货币只是作为交换媒介为商品流通服务,是商品流通借以实现的形式或者说是商品流通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货币流通实质上是商品流通的实现形式和表现形式,商品流通才是货币流通的基础和实质内容。在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关系上,商品流通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不但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也决定其流通的方向和速度。货币流通就是由各种商品流通引起的。
(2)其他因素。当信用货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之后,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没有价值,是通过国家机构或法律强制投入流通的,当信用货币过多时它不会自行退出流通,多余的货币量仍然滞留在流通中,所以,决定信用货币流通数量与状况的非商品流通因素增加了。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决定货币流通的因素除了商品流通、金融体制和支付系统的发展程度外,还有一些特有的因素,如信用货币的供给与需求问题、中央银行的调控问题、金融技术和工具的创新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对货币流通有影响,从而增强了货币流通的相对独立性,使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的反作用也变得更为明显和突出了。虽然从根本上说货币流通是由商品流通决定的,但在形式L商品流通却通过货币流通反映出
来,并通过货币流通来实现,货币流通是否正常和稳定,直接影响着商品流通和国民经济的运行。
第二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C 7.D 8.C 9.D lO.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 3.AB 4.ACD 5.ABC
6.CD 7.ABD 8.ABCD 9.ABCD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⑴简述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
⑵简述利率的的决定因素。
1.答: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出现,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首先,银行信用克服了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其次,银行信用克服了在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再次,银行信用克服了在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因此,银行信用无沦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期限上都大大超过了商业信用,成为现代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占主
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2.答:马克思主义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从利息的本质出发,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的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而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息的这种质的规定性决定了它的量的规定性。平均利润率构成了利息率的最高界限,利息率的变化范围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在这个区间里,利率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率变化;二是借贷
双方的供求关系及其竞争决定.此外,各国的法律、习惯等也有较大的作用。
五、论述题
论述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答案要点:
(1)信用与货币是两个不同的经济范畴。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不同所有者之间调节财富余缺的一种形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作为价值尺度,媒介商品所有者之间的商品交换。
(2)信用和货币之间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产生都与私有制紧密相关,并且都表现为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都是价值运动的形式。信用与
货币是相互促进发展的。
(3)在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实行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与货币的关系又进一步发展了。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信用和货币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整个货币制度是建立在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信用的扩张会增加货币供给,信用紧缩将减少货币供给;信用资金的调剂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给的结构。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范畴——金融。金融是货币
运动和信用活动的融合体。
六、讨论题
1.答: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现代经济生活中,信用即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最普遍的经济关系,经济活动中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着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债务关系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经济关系,成为连接经济各部门、政府、企业、个人最重要的纽带。经济越发展,债权债务关系越紧密,越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首先,从现代经济的基本特征来看。现代经济是一种具有扩张性质的经济,决定了信用是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
其次,从货币形式的发展来看,自金属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以后,信用货币成为流通中最基本的货币形式。信用货币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种信用活动。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人的生活都不可能完全脱离货币,或多或少会与货币发生联系,所以信用就成为一个无所不在的经济关系。
2.答:利率作为经济杠杆具有五种经济功能,即中介功能、分配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控制功能。利率的作用表现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一是利率能够调节社会资本供给;二是利率可以调节投资;三是利率可以调节社会总供求。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一方面,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人们选择金融资产。
第三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D 5.A,
6.C 7.B 8.D 9.C .10,B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 4.ABCD 5.ABCD
6.ABCD 7.AB 8.AB 9.BD 10.AB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⑴简述货币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⑵简述资本市场的含义及其特点。
1.答: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主要有:(1)交易期限短;(2)交易的目的是解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3)所交易的金融工具有较强的货币性。
2.答:资本市场是指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又称为长期资金市场。它主要有四个特点:(1)金融工具期限长;(2)交易的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的供求需要;(3)资金借贷量大;(4)收益较高而流动性差,价格变动幅度大,有一定风险性和投机性。
五、论述题
论述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功能。
(1)金融市场的地位。金融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联系其他市场的纽带。因为无论是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买卖,还是技术和劳动力的流动等,各种市场的交易活动都要通过货币的流通和资金的运动来实现,都离不开金融市场的密切配合。
(2)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换。具体表现为:一是有效地动员筹集资金;二是合理地分配和引导资金;三是灵活地调度和转化资金;四是有效地实现宏观调控。
第四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B
6.A 7.D 8.D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ABCD 5.ABCD
6.ABC 7.ABC 8.BCD 9.BCD 10.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⑴简述金融机构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⑵简述商业银行的职能和作用。
1.答:作为组织和从事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它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1)金融机构是一国资金活动的总枢纽,通过筹集资金、引导资金流向,支持经济发展;(2)金融机构是一国调节、管理经济活动的杠杆,是一国经济健康、有序、.稳定运行的保证。
2.答:商业银行的职能有:(1)充当信用中介;(2)充当支付中介;(3)创造信用流通工具;(4)提供金融服务。商业银行的作用有:(1)它通过办理业务与企业紧密联系,在社会微观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2)商业银行在居民的经济话动中发挥重要的金融服务作用;(3)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进行宏观金融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论述题
论述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及其制约因素。
(1)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是在商业银行组织的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发达银行的制度下,客户之间的支付普遍采取了转账结算的方式,通过存款货币的转移完成支付,而不再使用现金。与此相适应,银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也首先形成客户在银行的存款,然后客户再用这部分存款去进行支付,使得其他客户的存款增加,这样银行贷款增加,弓}起客户存款增加,存
款货币也就被创造出来了。
(2)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主要有:第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一国金融当局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转存中央银行的存款;第二,提现率。又称现金漏损率,是指公众提取现金所形成的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的比率;第三,超额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现率和超额准备金率是制约派生存款规模的主要因素,三者比率越高,存款派生规模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第五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A 5.A
6.A 7.A 8.C 9.B 1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D 3.ABD 4.ACD 5.ABCD
6.CD 7.AB 8.ABCD 9.BCD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⑴简述中央银行的职能。
⑵简述国际储备的构成及其作用。
1.答:中央银行的职能有:(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它集中保管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并对它们发放贷款,充当最后贷款者;(3)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它是国家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干预经济的工具。
2.答:国际储备的构成包括黄金储备、外汇储备、普通提款权、特别提款权。国际储备的作用有:(I)国际储备可以在一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起缓冲作用;(2)国际储备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稳定本币的汇率;(3)国际储备可作为外债还本付息的最后信用保证,并有助于提高国际资信。
五、论述题
试论汇率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汇率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汇率变动对经济有重要作用,其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1)汇率对一国的进出口贸易有明显的影响。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强,而进口商品的成本增加.有利于扩大出口,抑制进口;
反之则反。
(2)对资本的流出流入也有重要影响。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本币汇率贬值时,就造成资本的流出;反之则反。
(3)汇率变动对一国的国际储备影响也很大。外汇汇率上升使储备货币升值,会增加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反之则反。
(4)汇率变动对国内物价也有影响。如本币汇率贬值将引起进口商品和使用进F-I原材料的商品国内价格上升。
(5)汇率变动对国际社会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强国外汇汇率的变动,轻者可以引起贸易战或汇率战,重者则可以动摇国际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基础。
第六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A
6.D 7.C 8.C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ABC 4.AB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C 1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 5. √
6.√ 7.× 8.× 9.√ lO.×
四、简答题
⑴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
⑵简述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1.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掌握货币需求的概念要把握以下几点:(1)货币需求是一个存量的概念;(2)货币需求是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3)现实中的货币需求包括对现金和存款货币的需求;(4)货币需求包括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货币的需求。
2.答:通货紧缩对经济是不利的,主要表现为:(1)不利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大;(2)使实际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需求增长;(3)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人减少,就业压增大,社会矛盾突出;(4)在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社会信用关系会受到破坏,经济运行秩序也会受到影响;(5)在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情况下,社会资金的流向会发生很大变化,更多的资金会脱离实质经济体系转向投机性较强的虚拟经济,如证券的二级市场等。
五、论述题
试论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由于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治理它必须对症下药,从其直接原因与深层原因、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
相适应,通过稳定币值来稳定物价。大多数西方学者都主张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制止通货膨胀,并提出了多种治理方案。我同学蕾认为,治理通货膨胀的基本举措是首先控制货币供应量,长期实行稳定货币的政策。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通货膨胀的形成除了货币供应过多这一直接原因以外,还存在许多错综复杂的深层原因。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仅仅控制货币供应量是不够的,还必须根据引发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除了坚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以外,还要综合运用财政政策、收入政策、税收政策等其他经济政策,多管齐下,共同治理通货膨胀。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各国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主要措施是大力压缩财政支出,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坚持财政收支的长期平衡,避免或减少财政赤字。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采取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总量的措施。采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很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达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通常采用“双紧”政策对于减少总需求,控制通货膨胀有明显的效果。
(3)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由于通货膨胀是社会总供求失衡的结果,因此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必须从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一方面控制总需求;另一方面增加总供给,一般来说,增加有效供给的主要手段是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人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增加供给不能单纯依靠增加投资,而应当下决心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控制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治理通货膨胀,还必须与调整产品、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通货膨胀一收与结构失调连在一起,因此,在实施控制需求、增加供给的各项措施时,必须下决心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在紧缩长线产品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短线产品的生产。不加区别地搞全面紧缩、实行“一刀切”,只能见效于一时,而不能从根本上治理通货膨胀。在实际工作中,结构调整比总量紧缩难度大得多,需要各项政策的协调配合和坚定不移的信心与勇气。
(4)医治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除了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调整结构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限价、减税、指数化等其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①限价政策。就是通过行政、法律等手段人为地限制工资及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上涨幅度,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率过度上升的目的。限价政策的主要手段有:通过制定反托拉斯法以限制垄断高价。制定“工资一价格指导线”。管制和冻结工资、物价。运用税收手段。②减税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税率以刺激投资、刺激产出,通过总供给的增加来消除通货膨胀。③指数化政策。指主要经济数量(如收入、利率等)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政策。物价指数上涨,各经济变量相应增加,从而消除通货膨胀对经济运行、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的不良影响,防止
继续发生通货膨胀。总之,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治理通货膨胀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治理措施需相瓦配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七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A 5.D
6.A 7.C 8.B 9.C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
6.ABCD 7.ABC 8.ABC 9.ABC 10. 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lO.√
四、简答题
⑴ 简述货币政策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⑵简述金融创新的 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1.答:货币政策目标一般可以概括为五项: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其矛盾性主要表现在:(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目标间通常存在着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2)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之间既统一,又矛盾,二者同时实现的概率很小;(3)稳定物价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在于二者并存的条件事实上不存在;(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是因为随着经济增长会增加进口,导致贸易逆差,引起国际收支失衡。
2.答:当代金融创新的主要表现在金融制度创新、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创新。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是:(1)经济思潮的变迁;(2)需求刺激和供给推动;(3)对不合理金融管制的回避;(4)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五、论述题
试论金融对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实现的:
(1)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和利用、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便利经济运作等。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如通过吸收存款和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经济发展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贴现、票据、购买有价证券等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为节约交易成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贡献。金融业产值的快速增长,直接增加了国民生产总值,提高了经济发展水平。

参考资料:http://linge6868ok.blog.163.com/blog/static/5429815200861131153957/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0
1.ABCD
2.AB
3.ABD
4.ABC
5.BC
6.ABCD
7.A
8.ABD
9.ACD
10.ACD
11.ABD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