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乾陵,为什么到现在都挖不动?

如题所述

乾陵在唐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一座极其特殊的陵墓,它不仅是一座帝后合葬墓,更是一座绝无仅有的双帝合葬墓,它也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挖的陵墓。关于陵墓中的一切,都让人心动不已,尤其是代表盛唐水平的墓室建造格局以及陪葬品,简直是让后世为之疯狂,当然盗墓贼也没少光顾,好在始终没有找到入口,而到了近代,虽然入口已经找到,但是国家已经下达了保护指令,因此,乾陵至今还是保存完好的。

683年的腊月,唐高宗李治在洛阳紫微宫去世,留下遗诏“园陵制度,务从节俭”,遗诏中还有另一点很耐人寻味,即“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这基本就是定下了由武则天摄政的基调,而且李治活着的两个嫡子李显和李旦又是那样的惧怕母亲的懦弱性子,武则天临朝听制不过是早晚的事。

武则天命当时的吏部尚书韦待价领山陵使之职开始修建乾陵,当时乾陵的选址是在关中地区的梁山上,属于唐十八陵之一。关于乾陵的选址还有不少的传说在流传,比如梁山是李淳风和袁天罡同时选中的乾陵陵墓地址,但这也只是传说,不足为信,毕竟袁天罡在635年就去世了,而太史令李淳风也在670年去世了。

乾陵的建造遵循的是李世民留下来的遗训,即因山建陵,区别于之前包括李渊献陵在内的封土为陵的建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它减少了工作量却增加了陵墓的牢固程度,目的之一自然就是防止盗墓贼的光顾。不过,帝王陵墓向来最受盗墓贼的青睐,毕竟里面的宝贝实在是太多了,即便李世民曾声明昭陵中不放什么宝贝,盗墓贼也不会真的相信,该盗还是要盗,不打开看看总是不放心。

乾陵最初的修建历时七个多月的时间,然后,李治在684年的八月下葬。到二十多年后的706年的五月,武则天祔葬乾陵。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武则天是在705年的冬月去世的,当时留下的遗诏是: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也就是说以皇后之礼和李治合葬乾陵。

合葬本不是什么问题,在之前,太穆皇后和唐高祖李渊合葬献陵,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合葬昭陵。但想要合葬同一个墓穴的前提是:皇后要死在皇帝之前。一旦皇帝先死,这合葬就会取消或者可能换一种形式,这其中就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观点,即“尊者先葬,卑者不合于后开入。”

武则天即便和李治都是皇帝,但在男权社会,李治为尊,武则天为卑,这是不可能改变的事实,况且武则天最后还是回归了李家媳妇的身份,想以皇后之礼和李治合葬。当时的严善思上书反对武则天合葬乾陵就很代表了大部分朝臣的想法,不过最终唐中宗李显还是力排众议,达成了武则天与李治合葬的愿望。

这一合葬不惊扰到唐高宗李治是不可能的,因为“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可见其坚固程度,武则天的遗体要想进入李治的墓穴,就必须凿开巨石才能进入。但因为武则天的合葬,乾陵又重新修建了一番,其牢固程度可想而知。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乾陵一直静静地在那里,任无数的盗墓贼对它研究来研究去就是进不去。民间的盗墓贼就不用提了,那是数也数不清,我们单单来看看出动军队来盗挖乾陵的几次大型活动。

第一次就发生在唐末,风雨飘摇的大唐迎来了黄巢起义,黄巢甚至攻进了长安称帝,在长安待了近三年的时间,期间黄巢曾带着四十万大军公然盗挖乾陵,这次大规模的盗挖行动的成果是喜人的,四十万人拼尽全力挖了四十米的大沟,之后沮丧而回,原来他们挖错了方向,所以即便是挖掉了半个梁山,却依旧毛也没找到。

第二次发生在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个疯狂的盗墓贼,他就是温韬,当时他还是一个节度使,对唐十八陵是毫不客气,乾陵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在温韬出动军队盗挖乾陵的时候,却总是遇到诡异的天气,每次一靠近乾陵,就狂风大作,暴雨忽至,这可是大忌讳,因此温韬不得不终止了对乾陵的盗挖。

第三此就到了近代,冷兵器已经成为过去时,孙连仲带着他的部队用枪炮来轰炸乾陵,但很意外的,不管孙连仲用多少的炸药,乾陵始终牢不可破,入口始终没有出现。

其实这样一看,乾陵似乎真的就是如有神助,躲过了太多的盗墓贼。乾陵的入口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无论你多么想找到他,他就是和你躲迷藏,但你不找他了,他又寂寞了,想得到别人的关注。

1958年的一天,几个农民在乾陵附近放炮炸石搞建设,却在无意中将乾陵的入口炸了出来。乾陵地宫的墓道一出现,立即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陵墓中的一切实在是太吸引人了,人们迫不及待想要发掘乾陵,来看一看盛唐的美景。

但是,前有定陵的灾难,国家对帝王陵墓的发掘工作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只要陵墓并没有遭到破坏,就不允许开挖。这既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遗产,也是为了保护陵墓中的一切,毕竟即便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能够探测出陵墓中的大部分情况,但还是有未知是我们不知道的。发掘容易,但发掘之后的保护性工作才是最难的,文物一旦遭到破坏就是不可恢复的,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3

古代是由于一直找不到陵墓入口,而没有被盗掘。现代虽然已经找到了入口,但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不允许挖掘,具体分析如下:

一.乾陵依山而建,因合葬再次得到加固。

乾陵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双帝合葬墓,是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也是唐十八陵中唯一幸存,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帝陵。首先有关乾陵的选址就有一个比较有趣的传说,据说当年李淳风和袁天罡在互不知情的前提下,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个地址梁山。这也遵循了当初唐太宗李世民,所留下来的帝陵要依山而建的祖训,意图就是增加陵墓的防盗性能。

其次,按照皇家礼制,皇后若是要与皇帝合葬,必须是在皇帝之前就去世。而武则天则打破了这个定律,在李治死了二十多年后,要求与其合葬,据说最后是唐中宗李显力排众议达成此事。又因合葬,本就很是坚固的乾陵,各方面都得到修缮,防盗等级再一次得到提升,这也是古代盗墓贼苦寻无果,连陵墓入口都未曾找到的原因之一。

二. 古代很多盗墓贼,都未能成功找到乾陵入口。

第一个是唐末时期的黄巢,被乾陵中未知的陪葬品诱惑,动用了近四十万大军,想要掘地三尺挖出乾陵。而遗憾的是,即使挖出了四十米的大沟,却连陵墓的入口都没有找到。据说是挖错了方向,眼瞅着要挖掉半个梁山,但却一无所获,实在是太耗费人力物力,最终失败而归。

第二个就是被称为盗墓王的温韬,唐十八陵除了乾陵外,基本上都被他横扫一空。温韬利用职务之便,明目张胆的带领几万人去盗掘乾陵,不仅没有找到入口,据说每次靠近乾陵时,就会突然出现狂风暴雨的诡异天象,此等奇怪的事情逼退了温韬。后来温韬因盗取皇陵的罪名,被后唐明宗流放并杀害。第三个是近代的孙连仲,用现代化兵器枪炮无情的轰炸乾陵,结果也是连入口都没有找到,以失败告终。

三.帝陵未损坏,即使已发现乾陵入口,也不得擅自挖掘。

在历经了千年岁月后,在1958年,乾陵的入口非常戏剧性的,被在乾陵周边搞建筑建设的几个农民,无意间竟然用炸药给炸出来了。消息一经传出,震惊了国内外的考古界,众人纷纷想要加紧开掘乾陵,企图一睹陵墓中的盛况。包括郭沫若也曾向上请示,想要带领团队挖掘乾陵,但都被严厉否决。主要是因为定陵挖掘失败所造成的惨痛损失,珍贵龙袍的损毁,大量古玩字画的不可逆损伤,帝王和皇后的尸骨无存等等,都给当时的人们敲了一个警钟。

于是国家下令,为了更好的保护文物,在帝陵没有被损坏,不需要抢救性挖掘的前提下,不得擅自挖掘。尤其是在考古挖掘技术,和后期的文物保存技术都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更是不能进行挖掘行动。所以古代的乾陵是找不到入口挖不了,现代的乾陵则更多是出于保护的目的,而禁止挖掘。

第2个回答  2020-08-30
不是挖不动,只是不想破坏里边的文物,为了保护文物完整,不再进行挖掘。
第3个回答  2020-08-31
因为防护措施做得好,武则天在位时期得罪了很多人,她知道很多人恨自己,怕死后被人报复,于是把自己的墓地修得很扎实。
第4个回答  2020-08-30
因为武则天的墓,现在都是会被保存的很好,国家现在也很重视对古代陵墓的保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