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大背景:去年两会期间,“互联网金融”的内容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然后在今年年初写入多地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A股的互联网金融板块被炒翻了一倍多。
“互联网金融”这块大蛋糕正式上桌,大家都想分一口。但凡有一点实力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不管主营业务和金融财经沾边不沾边,布局互联网金融的都非常普遍,不过具体做什么业务,是做支付接口还是和电商合作给用户提供消费贷款的网络信用卡模式,是高收益的P2P还是用稳定收益的各种“宝”来吸储的货币基金模式,其实还是和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很大关系。
而“红包”其实有它的特殊性——它具有社交和支付的双重属性。
去年微信推出“红包”产品,大多数分析都认为腾讯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公开挑战支付宝,在看清腾讯的一系列布局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觉得凭借一个“新年红包”无法撼动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端的江湖地位——用户开通微信支付并不代表他会用,很可能过年抢红包的时候用一下,平常又用回支付宝了。后来我5月份我在复旦听了一节“微信公开课”,忽然就理解了腾讯用红包推微信支付的用意——那堂公开课有一多半的内容都是在讲各种利用微信打通线上线下的O2O案例,最后连某交警大队都被请上台现身说法。而“支付”,正是布局O2O的关键环节——如此一来,腾讯收购大众点评、嘀嘀打车的逻辑,一下子就都清楚了。
今年的微博红包,模式和去年的微信红包非常像,先跑马圈地,让人们知道:“我们也有支付产品。”其推广模式当然与微信的“熟人社交”模式不同,而是微博擅长的“大V模式”。后续布局,暂时还看不清,不过有意思的是,我在“微博钱包”里发现了一个“名医诊室”的选项,可以付费向认证的医生网上诊病——我猜大概今后很多专家付费咨询项目都会被搬上微博。
支付宝红包更在意的显然是“红包”的社交属性。
阿里无疑是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布局最完整的一家:支付宝——支付;花呗——信用卡;余额宝——储蓄;招财宝——理财/P2P小微贷;网商贷——贷款,囊括了传统商业银行的四大支柱业务:储蓄、贷款、信用卡、理财产品,外加一个自家的支付接口。如果未来中国出现一家互联网银行,那必非“阿里银行”莫属。
但与此同时,阿里并未放弃在社交方面的耕耘和探索。虽然“来往”一直都不死不活,阿里在社交领域的企图看起来像是失败了。但真相是,阿里从“来往”上吸取了教训,改变了发力点,“十年账单”、“芝麻信用”都是阿里在目前强势业务的基础上对“支付社交”做出的有意义的探索。
写到这里,我说个故事,从贴吧上看来的。某个男生向喜欢的女生表白被拒,女生把他的手机、QQ、微信、微博……统统都拉黑了,于是他通过支付宝转账备注功能,每次转一毛钱的方式继续向对方发起攻势——最后他追到女神没有我不清楚,不过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支付宝转账还可以这么用。现在用支付宝转账聊天好像还满流行的,尤其是情侣、夫妻之间,网友总结:支付宝已经是最佳道歉工具、最佳表白工具、最佳复合工具以及最贵聊天工具。(大家去搜“支付宝聊天”,很多非常逗的截图)
支付宝红包,是阿里扩大自身在社交方面影响力的又一步棋。
陌陌红包就比较微妙了,它可能是对“互联网金融”企图最淡的一家——它直接使用了支付宝的接口。与其最近上线的“礼物商城”结合起来看,陌陌大概是想在“人情社交”这一垂直领域下深耕。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人情社会,除了在追求和被追求者之间、情侣之间,“红包”、“礼物”在许多需要沟通和维系情感的场合也都是必要的“社交润滑剂”——乔迁新居、婚礼、生孩子、工作上的晋升、学业有成……背靠支付宝的“来往”原本在这一领域有先天优势,从名称来看,“来往”也有“人情社交”的意思在,但现在“来往”不行了,陌陌新一轮在“红包”和“线下实体礼物”方面的布局则多少有点接棒的意味——顺便搭上了电商和互联网金融的顺风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