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成功男人的背后的女人

如题所述

  人说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曹操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背后也有着一个可以称为古代女性楷模的女人——卞氏。
  卞氏出生于山东琅琊开阳白亭,貌美、标致且淑雅、庄重。青年时来谯做歌舞艺伎,二十岁时被曹操纳为妾。
  曹操弱冠娶结发妻丁氏,不生育;纳妾刘氏,生曹昂、曹铄(早亡)、长女清河,因刘氏早亡,丁视为己出,十分疼爱。曹操因受从妹夫宋奇牵连,178年在任顿丘县令期间被“从坐免官”,回谯。操酷爱音乐,二十五岁时(179年)纳歌伎卞氏,卞氏为其生有四子: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早亡)。
  后丁夫人废,卞为继室、夫人。216年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219年曹操立卞夫人为王后,220年曹操卒,十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魏文帝),丕尊卞王后为皇太后。230年五月卞氏卒,魏明帝尊为太皇太后。

  处变不惊 临危不惧
  189年卞氏随操至都城洛阳;九月,董卓乱京、专擅朝政,推举曹操为骁骑校尉。董卓乃乱臣贼子,曹操非但不就,是夜秘密和一仆从微服东出,欲起兵讨董。此时曹操左右人等见曹出走,均怕被董卓加害,纷纷欲散伙回家;卞氏则镇静地劝说众人:“曹君吉凶未可知,今日还(你们逃回)家,明日(曹操)若在,何面目复相见也?共死何苦!(真有大祸临头,我和大家一块死又有什么可怕的呢)”。大家便听从卞氏安排,一切伪装正常,为曹操逃离争取了时间,曹操走脱后卞氏方安排众人神不知鬼不觉离开洛阳回谯。

  不念旧恶 为人宽容
  丁夫人性格倔强、任性,因是正室、又扶养着刘氏的儿女,便瞧不起歌伎出身的卞氏,常欺侮她们(母子)。曹操征张绣,绣降,后来张绣夜间兵变,宿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护卫曹操皆战死。丁夫人为曹昂死极为伤心、气愤,常埋怨、数落、哭骂曹操,哭泣无节……曹操自知理亏,初还容忍,但后来他就有些不耐烦,一生气便把丁夫人送回了娘家。卞氏劝曹操一定要亲自把丁夫人接回来。曹操遂专程回谯到丁的娘家,见丁正织布,便抚摸着她的背说:“我过去错了,今后保证再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了……同我一起坐车回去吧?”丁夫人连回头看都不看他一眼,仍织她的布。曹操虽觉得十分难堪、无奈,但一想起卞氏言语切切的安置,只好耐着性,多次走到门外又返回来,最后再次劝说:“随我回去行不行啊?”“真要与我分手了?!”丁还是不言语。曹操只得给岳父、岳母讲:“看来缘分是尽了。别耽搁她,也不要她为我守节,找个合适人家改嫁吧。”曹操已是大将军,丁的父母哪敢啊!
  卞氏扶正后,不念旧恶,常令人给丁馈送东西,趁曹操不在时,还把丁接来,仍让她坐上位,自己坐下位;迎来送往,礼节一如先前。丁实在不好意思,便恳求卞夫人:“我是被废之人,你不能老是那样待我啊!”因曹操对丁夫人被废抱有愧疚,所以在丁去世时,卞请求负责她的丧葬事宜,他便同意了。卞隆重地把丁夫人埋葬于许昌都城南面。
  卞随曹操出征,每遇年长白发之老人,总是拉着她(他)们的手关心地询短问长,并赠与绢帛等东西,还动情地说:“可惜俺的爹娘没活到您这个年纪啊。”
  杨修是曹植的好友,为帮曹植与曹丕争太子位,平日里常出些馊主意。曹操早有觉察,遂严令:不得私交诸儿。杨仍一意孤行……曹操便以“漏泄言教”罪,写信令守长安的曹彰收杀了杨修,并同时写信告知其父杨彪,以示歉意。卞氏也给杨修的母亲袁氏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卞顿首……闻之心肝涂地,惊愕断绝,悼痛酷楚,情不自胜。夫人多容,即见垂恕。故送衣服一笼、文绢百匹、房子官锦百斤、私所乘香车一乘、牛一头……”除表示哀悼,赠物慰问外,还说了杨修是咎由自取,奈何军法?!以宽袁氏的心。是夫唱妇随,还是曹操授意之下写的?至少此事反映了卞氏的宽厚为人及恻隐之心。

  怒不变容 喜不失节
  封建社会是“夫贵妻荣,母以子贵”。卞夫人的长子曹丕被立为太子,朝廷官员及后宫人等皆向她祝贺、索要赏赐。而卞夫人却坦然冷静地说:丕儿是长子,立为太子嗣,我当为教育孩子没出大的过失而庆幸,哪里能再为此大行赏赐呢?当曹操得知卞夫人所为,便赞道:“怒不变容,喜不失节,故是最为难。”
  曹植是卞氏最疼爱的少子。有一次曹植犯了法。当皇帝的曹丕偷偷让卞氏侄子卞兰告知她,意思是让母亲出面调停。卞氏却很识大体,不因私情而袒护爱子。她对卞兰说:“没想到植儿会这样做啊。你回去禀报皇帝,不要因为我而违背了国法!”她警告家人、亲戚:“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谁若犯了法,我非但不会去说情,更不会给你什么好处,反要给你罪加一等!”
  节俭成性 不尚华丽
  史载:“后(卞王后)性约俭,不尚华丽,无文绣珠玉,器皆黑漆。”她和身边的人一样,平时吃的也都是一般的菜蔬米饭,没有富人家常吃的鱼肉。国用不足,为节省国家开支(太后享有很高的俸禄),卞氏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她常向娘家族人说:“居处当务节俭,不要希冀赏赐。你们会怪我太薄情是吧?可我自有为亲的度数。我侍奉曹君四十余年,节俭行事,早已养成了习惯,不会因你们再变为奢侈的。”初,其弟卞秉任别部司马,嫌官位低、财产少,对曹操常有怨言,经曹操、卞氏多次劝慰,秉“官不移,财亦不益(增)”。直至曹丕执政,才为舅舅(官至昭烈将军)盖了府第。第成,卞王后幸第,设下厨招待诸位亲朋,竟无异膳。
  曹操分得数具妇女名贵的装饰品,操便令卞先选一具好的留给自己,然后再分给各房夫人;可卞却拿了一具中等的。曹操诧异:“何故?”,卞却答:“取其上者为贪,取其下者为伪,故取其中者。”
  史书记载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彩,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攻城拔邑,得美丽之物,则悉以赐有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四方献御,与群下共之……”曹操在节俭、廉洁行事方面对卞氏影响是很大的。曹操娶纳13个老婆,共生了25个儿子、23个女儿,还收养了四五个孩子;生母早亡的孤儿也都交卞氏扶养长大。为不在社会上造成坏的影响,曹操不得不对后宫下达一项项《内诫令》。每项诫令,卞氏在后宫都带头遵守。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后宫形成了一种节俭、廉洁的风气。
  曹操立卞夫人为王后,为表彰她的为人,特下了一道策文:“夫人卞氏,抚养诸子,有母仪之德。今进位王后,太子、诸侯陪位,群卿上寿,减国内死罪一等。”
  卞氏正于内,使曹操专心致力于治理国家大事.

  长孙皇后(600—636),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父亲长孙晟隋时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十三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李世民升储登基以后,被立为皇后。长孙皇后生性节俭,母仪天下。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在后宫立政殿去世,年仅36岁。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公,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如果妃子宫人生了病,她也会派人送药,并亲自前去看望抚慰。正是这些温馨感人的细节,终使得“下怀其仁”,后宫不再冰冷,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因为长孙皇后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唐太宗也就对她十分器重,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国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司其职,因而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唐太宗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了自己经过深思熟虑而得出的见解:“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则,而不愿用细枝末节的建议来束缚皇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
  李世民牢牢地记住了贤妻的“居安思危’与“任贤纳谏”这两句话。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唐太宗就时常在公务之暇,招集武官们演习射技,名为消遣,实际上是督促武官勤练武艺,并以演习成绩作为他们升迁及奖赏的重要参考。按历朝朝规,一般是除了皇宫守卫及个别功臣外其他人员不许带兵器上朝,以保证皇帝的安全,因此有人提醒唐太宗;“众人张弓挟箭在陛下座侧,万一有谁图谋不轨,伤害陛下,岂不是社稷之大难!”李世民却说:“朕以赤心待人,何必怀疑自己左右的人。”他任人唯贤,用人不疑的作风,深得手下文武诸臣的拥护,由此属下人人自励,不敢疏怠,就是在太平安定的时期也不放松警惕,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
  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滴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因而屡次要求增加费用。但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一面,她说:“身为储君,来日方长,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扬,何患器物之短缺与用度之不足啊!”她的公正与明智,深得宫中各类人物的敬佩,谁都愿意听从她的安排。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文武双全,早年即与李世民是至交,并辅佐李世民赢取天下,立下了卓卓功勋,本应位居高官,但因为他的皇后妹妹,反而处处避嫌,以免给别人留下话柄。唐太宗原想让长孙无忌担任宰相,长孙皇后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之行可作前车之鉴。万望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唐太宗不想听从,他觉得让长孙无忌任宰相凭的是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任人不避亲疏,唯才是用”。而长孙无忌也很顾忌妹妹的关系。不愿意位极人臣。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他作开府仪同三司,位置清高而不实际掌管政事,长孙无忌仍要推辞,理由是“臣为外戚,任臣为高官,恐天下人说陛下为私。”唐太宗正色道:“朕为官择人。唯才是用,如果无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例子;如果有才,虽仇不避,魏征是例子。今日之举,并非私亲也。”长孙无忌这才答应下来,这兄妹两人都是那种清廉无私的高洁之人。
  长乐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从小养尊处优,是一个娇贵的金技玉叶。将出嫁时,所配嫁妆要比永嘉公主加倍。永嘉公主是唐太宗的妹妹,正逢唐初百业待兴之际出嫁,嫁妆因而比较简朴;长乐公主出嫁时已值贞观盛世,国力强盛,唐太宗要求增添些嫁妆本不过份。但魏征听说了此事,上朝时谏道:“长乐公主之礼若过于永嘉公主,于情于理皆不合,长幼有序。规制有定,还望陛下不要授人话柄!”唐太宗本来对这番话不以为然。时代不同,情况有变,未必就非要死守陈规。回宫后,唐太宗随口把魏征的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却对此十分重视,她称赞道:“常闻陛下礼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言,实乃引礼义抑人主之私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妇,情深意重,仍恐陛下高位,每言必先察陛下颜色,不敢轻易冒犯;魏征以人臣之疏远,能抗言如此,实为难得,陛下不可不从啊。”于是,在长孙皇后的操持下,长乐公主带着不甚丰厚的嫁妆出嫁了。
  长孙皇后不仅是口头上称赞魏征,而且还派中使赐给魏征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闻公正直,如今见之,故以相赏;公宜常秉此心,不要转移。”魏征得到长孙皇后的支持和鼓励,更加尽忠尽力,经常在朝廷上犯颜直谏,丝毫不怕得罪皇帝和重臣。也正因为有他这样一位赤胆忠心的谏臣,才使唐太宗避免了许多过失,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说到底,这中间实际上还有长孙皇后的一份功劳.
  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回来路上受了风寒,又引动了旧日痼疾,病情日渐加重。太子承乾请求以大赦囚徒并将他们送入道观来为母后祈福祛疾,群臣感念皇后盛德都随声附和,就连耿直的魏征也没有提出异议;但长孙皇后自己坚决反对,她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非人力所能左右。若修福可以延寿,吾向来不做恶事;若行善无效,那么求福何用?赦免囚徒是国家大事,道观也是清静之地,不必因为我而搅扰,何必因我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度!”她深明大义,终生不为自己而影响国事,众人听了都感动得落下了眼泪。唐太宗也只好依照她的意思而作罢。
  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盛暑中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弥留之际尚殷殷嘱咐唐太宗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以便皇后的英魂随时凭高远眺。这位圣明的皇帝想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贤妻的敬慕和怀念。
  长孙皇后以她的贤淑的品性和无私的行为,不仅赢得了唐太宗及宫内外知情人士的敬仰,而且为后世树立了贤妻良后的典范,到了高宗时,尊号她为“文德顺圣皇后。”
  亲手编纂《女则》十卷
  《女则》没有流传下来,根据记载,这部书中的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总汇,是长孙皇后平日翻阅以随时提醒自己所用,与班昭所著的《女诫》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没有见过这部书。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4

有李娃、孝慈高皇后、长孙皇后、梁红玉、孝庄文皇后等。

1、李娃

李娃(1101年-1175年),字孝娥,宜兴(今江苏宜兴)人。公元1130年春,岳飞在宜兴张渚娶李娃为妻。

李娃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第二任夫人,岳飞夫妇俩感情也是极好,李娃可以说是岳飞的贤内助,她聪颖贤惠、有胆有识,她日夜协助岳飞布置军事,受到将士们的赞誉。

如此德才兼备的女子,也十分受朝廷赏识,从李娃的封位便可得知。岳飞遇害后,与岳雷等流放岑南二十年。

2、孝慈高皇后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9月18日),名不详,归德府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结发妻子。

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氏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氏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氏和他患难与共。

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

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

马氏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

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四月,马皇后突然抱病。八月,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

马皇后病逝后,朱元璋非常伤心,从此再也没有立过一个皇后。

3、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齐国公长孙晟之女,唐太宗李世民皇后, 唐高宗李治母亲,太尉长孙无忌同母妹。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给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为秦王(李世民)正妃。武德末年,竭诚孝顺李渊及其寻求后宫支持。玄武门之变时,亲自勉慰将士。

事情平定后,封为太子妃。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册封为皇后,诞下三子四女。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失误,保护忠正得力大臣,抑制长孙家族的权势扩张。

贞观十年(636年),崩逝于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谥号文德皇后,葬于昭陵,累赠文德顺圣皇后,史称 “千古贤后”著有《女则》《史论东汉明德马后》《春游曲》。

4、梁红玉

梁红玉(1102—1135年),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

建炎三年(1129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1130年)黄天荡之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

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1135年)随夫出镇楚州,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5、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

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慈高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德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孝庄文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红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4-06
吕雉辅助刘邦的天下

独孤伽罗皇后辅助隋文帝杨坚成就隋初开皇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无垢,辅助皇帝治理国家,开创贞观之治。曾对唐太宗提出“居安思危,任贤纳谏”的千古帝王的治国明言。被历史学家奉为贤惠皇后的代名词。
第3个回答  2009-04-06
朱元章的老婆大脚皇后。诸葛亮的老婆丑女黄氏
第4个回答  2009-04-06
我说的这个不是夫妻关系,而祖孙关系,康熙和孝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