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过去斩首要在午门外?

如题所述

  地方志专家提出观点 “午朝门”是个错误提法

  在南京,提起明故宫的午门,不一定人人知道,但讲起午朝门,却几乎无人不知——明故宫午朝门公园是南京的一处知名景点。早在1985年,午朝门公园每天吸引了众多市民游览参观。

  南京城墙专家杨国庆近日对记者指出,“午朝门”根本就是一个错误的提法,因为,“这座明代皇宫的正门根本不叫午朝门!”

  “推出午门斩首”也不可信

  提起午门,大家经常想到这样一句话:“推出午门斩首”。各种古代戏曲小说中,这种说法屡屡可见,其实,所谓“推出午门斩首”和历史事实不完全相符。

  据历史记载,明清两代,处决有罪的大臣都是在街市。如《明史》载,明初朱元璋杀宰相胡惟庸、杀大将蓝玉,都称为“弃市”。所谓“弃市”,是“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就是说街市上杀人。当时普通人居住的街市在皇城之外,午门是宫城门,宫城之外还有皇城门,所以把有罪大臣“推出午门斩首”并不是普遍现象。清代也是如此,戊戌变法时处死“六君子”,是在北京菜市口,也非午门之外。

  不过,“推出午门斩首”也不是空穴来风,明清两代也有少数官员在午门外问罪,这就造成了“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这个说法对明清小说家影响很大,创作于明清两代的《说唐》、《封神演义》、《说岳全传》中就有不少,这当然是不对的,因为小说内容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午门”!

  杨国庆说:“现在电视上的历史剧很多,如果大家看到了电视里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不要相信。如果描写明代以前历史的电视里有这个说法,那就更可笑了!”

  明代,午门之外虽然不是杀人的主要场所,但也上演过不少“廷杖”的活剧。杨国庆说,讲得通俗点,廷杖就是皇帝命令御林军用棍子打罪臣的屁股。杨国庆介绍,朱元璋晚年,发明了用廷杖的方式来处罚犯罪的大臣,后来历朝皇帝也都沿用这一制度,在正德、嘉靖两朝,皇帝下令廷杖的次数非常多!

  “如今南京‘午门’以外,已经成为公园的一部分,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锻炼身体,可是有谁想到,600多年前,这里是朱元璋打大臣屁股的地方!”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4-02
清朝的时候法场是菜市口。。。。
第2个回答  2006-06-19
顶下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3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午门是传达皇帝圣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的地方。至于判决死罪斩首,则一般是在太平门外的刑部天牢或闹市区执行,所谓“推出午门外斩首”。午门也是明初举行大典的重地。明初大典盛仪多在天刚亮时举行,仪仗旗幡、驯象、仗马等从午门开始,一直排到承天门,盛况空前。

参考资料:http://www.dpm.org.cn/China/phoweb/BuildingPage/1/B470.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6-06-19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其前有端门、天安门(皇城正门,明代称承天门)、大清门(明代称大明门),其后有太和门(明代称奉天门,后改称皇极门,清代改今名)。各门之内,两侧排列整齐的廊庑。这种以门庑围成广场、层层递进的布局形式是受中国古代“五门三朝”制度的影响,有利于突出皇宫建筑威严肃穆的特点。
午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重修,嘉庆六年(1801年)又修。
午门的平面呈“凹”字形,沿袭了唐朝大明宫含元殿以及宋朝宫殿丹凤门的形制,是从汉代的门阙演变而成。午门分上下两部分,下为墩台,高12.00m,正中开三门,两侧各有一座掖门,俗称“明三暗五”。墩台两侧设上下城台的马道。五个门洞各有用途:中门为皇帝专用,此外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从中门进宫,又通过殿试选拔的状元、榜眼、探花,在宣布殿试结果后可从中门出宫。东侧门供文武官员出入。西侧门供宗室王公出入。两掖门只在举行大型活动时开启。墩台上正中门楼一座,面阔9间,60.05m,进深5间,25.00m,重檐庑殿顶。墩台两翼各有廊庑13间,俗称“雁翅楼”。廊庑两端建有重檐攒尖顶的方亭。正楼两侧有钟鼓亭各三间,每遇皇帝亲临天坛、地坛祭祀则钟鼓齐鸣,到太庙祭祀则击鼓,每遇大型活动则钟鼓齐鸣。午门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
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但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作为杀人刑场是不可能的,此说显然不合史实。
每逢重大典礼及重要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体现皇帝威严的仪仗。

午门是传达皇帝圣旨及朝廷文告的地方,同时也是皇帝处罚大臣“廷杖”的地方。至于判决死罪斩首,则一般是在太平门外的刑部天牢或闹市区执行,所谓“推出午门外斩首”。午门也是明初举行大典的重地。明初大典盛仪多在天刚亮时举行,仪仗旗幡、驯象、仗马等从午门开始,一直排到承天门,盛况空前

故宫逸事:古代犯人砍头为什么选在午门
午门是皇宫【皇城】的正门,而皇城是皇帝的私人领地【私宅】,皇帝不会在家【皇城内】杀人【钦犯】,因此有午门外斩首之说【注:州府、县衙等普通犯人不允许在午门斩杀,只有具备钦犯资格】,午门外属社会公共领地,臣民会适时来往经过,在此杀人有以儆效尤之说【也就是杀鸡骇猴】,好让天下人引以为戒...

为什么要推出午门斩首
1、午门斩首是民间杜撰出来的,在明朝的时候,大臣们触犯了皇帝的威严,是要被绑到午门前御道东侧廷杖的,起初只是象征性责打,后来发展到打人致死,所以才有了推出午门斩首的流言。2、在古代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是明清紫禁城的正门,即故宫的正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上,始建于明朝,在明清皇宫门前...

为什么古代斩首罪犯大多数都在午门外?
推出午门斩首”是不想污染紫禁城.在午门外午时三刻是阳气最重.

古时斩犯人,为什么要在午门?
1. 明代时期,若大臣冒犯皇帝,可能面临的是在午门前进行的“廷杖”惩罚。最初这仅是象征性的鞭打,但后来演变为致命的打击。例如,在明正德十四年,皇帝朱厚照决定南巡寻找美女,引发群臣上谏,结果导致130余位大臣受到廷杖,11人当场死亡。2. 嘉靖皇帝朱厚熄即位后,试图追封他的生父为帝,这引起了...

解密:古代犯人砍头为什么选在午门外
午门成了传言中处决死刑犯的场所。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建于明代,由永乐皇帝朱棣所建。明代,只是“廷杖”时在午门处决,但有时也会打死,所以成了杀人的地方;清代只是打仗回来庆祝在午门而已。其实明清皇宫门前极其森严,犯人“斩首市曹”决非此地,而是必须押往柴市(今西四...

古时候斩首为什么有的在午门有的在菜市口
1. 斩首地点的选择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治理策略。午门和菜市口等地作为斩首的场所,主要考虑的是人群密集,能够达到警示效果。2. 在午门斩首,往往针对的是犯上作乱、威胁皇权的重犯,意在向全社会展示皇权的威严和对叛逆的严惩。3. 菜市口作为刑场,则多用于处罚普通犯罪分子,如盗窃、欺诈等,意在警示...

古时候斩首为什么有的在午门有的在菜市口
1. 古代斩首的地点选择有着特定的考量。2. 午门和菜市口等地作为斩首场所,有其历史原因。3. 午门作为皇城正门,斩首在此具有示威效果,对维护皇权有象征意义。4. 菜市口作为繁华市集,斩首在此能达到警示民众的目的。5. 不同的地点斩首,反映了古代对刑罚的细致规划及其社会功能。

为什么是拖出午门斩首而不是端门?
因为“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以讹传讹,斩首从来不在午门举行。午门是颁发皇帝诏书的地方。每年腊月初一,要在午门举行颁布次年历书的“颁朔”典礼。遇有重大战争,大军凯旋归来,要在午门举行向皇帝敬献战俘的“献俘礼”。明代皇帝处罚大臣的“廷杖”也在午门举行。民间传说中所谓“推出午门斩首”亦指此地,...

为什么古时候砍头都是在午门
主要是示众的,风水学上讲,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因为杀人时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也是和午时三刻开刀问斩一个道理。午时三刻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这在当时人看来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中国古代人们迷信的看法,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

古时候斩首为什么有的在午门有的在菜市口
真正的斩首地点通常是菜市口。菜市口位于宣武门外,是清代北京的刑场。许多名人志士在此被斩首。传统戏曲中提到的“推出午门斩首”,实际上是一个误传,实际上是在菜市口执行斩首。犯人被处决后,尸体被移走,血迹被黄土覆盖,随后该地点便开始有商贩卖菜,菜市逐渐繁荣,因此得名菜市口。菜市口在京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