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修身养性之道——“静”、“忍”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即有“非静无以成学”、“宁静致远”等,而曾国藩就非常推崇“忍”的功夫。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的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就是通过自我修炼来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而要“修”要“养”,就首先要能“静”能“忍”,否则,心浮气燥,如何修得下去,养得起来?
尧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跑到颍水旁洗耳,怕这些话脏了自己的耳朵,恰巧有巢父牵牛饮水,责备许由隐居不深,欲求名誉,污吾犊口,遂牵牛至上流饮之,从这儿也可以看到,那时人们心目 的隐士是要名也要逃避的。一个名满天下的隐士,大家都知道他,了解他,知道他的住处,这样的人只不过是一个不做官的人罢了,也算不得什么隐士了,真的隐士连名也要隐去的。
所以,古人说:“躁心浮气,浅衷狭量,此八字是进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静。”“万事忍为上”等等。足见“静”、“忍”的重要。
参考资料:http://bbs.qq.com/cgi-bin/bbs/show/content?groupid=117:11042&messageid=5260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